香雪橘红痰咳液
点击上方“羊爸爸”↑关注我们
▲化橘红:由化州桔或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炮制,辛苦性温,下气消痰,辛能横行散结,苦能直行下降,为利气要药。盖治痰须理气,气利痰自愈,故用入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诸痰药之上。
文 | 杨千栋、郭莎拉
橘红痰咳液和橘红止咳颗粒都是OTC药,在药店随时可以买到,很多妈妈不一定会用,有时候用错了很麻烦,反而会帮倒忙,延误病情,今天来捋一捋这两个药的用法,供大家参考。
橘红痰咳液的说明书是这样写的:适用于痰湿咳嗽,其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粘稠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常伴有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滑。风热咳嗽者忌用,其表现为咳嗽,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喉燥咽痛,咳时汗出,常伴有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看说明书里有一个关键词:风热咳嗽者忌用。那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解决里虚寒,痰湿寒咳的药物。
我们会用到这个药物的难点是在于,说明书中提到的,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舌苔白腻,是不是就一定是完全的痰湿寒咳呢?不一定的。所以我们就需要综合的去看孩子的情况。
首先要排除表寒。有清鼻涕鼻塞的,怕冷的,打喷嚏的,热了也不出汗的,而且手脚比平时凉的,这个是有表寒的,这个药是处理不了的,或者说,有里虚寒痰湿和表寒合并的情况你还需要再找其他照顾表寒的药一起用。
舌苔白腻是一个重要里虚寒证据,但是也并不代表说就一定没热。那还要看看舌尖红不红啊,有没有红点点啊。如果郁热是局部的还要配合其他的药一起用。
里虚寒的大便,可能是偏向于正常的,稍微湿一点的大便会黏糊糊的,不成型,味道不会太重,颜色上可能很深,也可能很淡。但是一定不会特别臭,这是一个关键。
小便呢,虚寒的小便是又清又长的,或者至少颜色上不会很黄,如果很黄的那个就是有局部的热了。
喝水情况?虚寒的情况是不喝水,不爱喝水,或者说只爱喝热的水,喝水比较被动。如果是狂喝水的,要考虑有局部的津液不足。
吃饭?虚寒的情况是不爱吃饭,或者是吃的少,挑食,但不会说猛吃,什么都吃,吃的很饱都停不下来,那个就是与局部热的情况了。
出汗?虚寒的孩子出汗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是偏少的。冬天孩子出汗比较少,夏天热了会出汗,但是都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不会说是一直在出汗的,尤其是睡觉满头大汗的持续的很久的,那样的就是有局部的积滞和热了。
睡觉呢?虚寒的睡眠会相对安静一些,可能蜷缩着啊,一直趴着啊,可能会睡的不安稳,但是有热的睡眠可能就比较狂躁,翻个不停,还会哭闹,说梦话,说的还很大声,做情绪非常激烈的梦。
情绪上里虚寒的情绪是偏性内敛的,胆怯的,害羞的,敏感的,粘人的,如果是有局部热的情绪,他会有攻击性,会大喊大叫,会暴躁等等。
再看面色和皮肤的温度,里虚寒的情况可能相对比较白皙,或者比较黄,但不会黑,手心脚心可能凉一点,或者温热,但至少不会烫,肚子可能凉,也可能温,但一定不会烫。
以上证据不一定都要有才能判断。只要大部分证据是里虚寒的这个方向,那么就可以考虑是里虚寒的痰湿咳嗽。
橘红痰咳液的主要成分为:化橘红、百部(蜜炙)、茯苓、半夏(制)、白前、甘草、苦杏仁、五味子。适合太阴证为主,可以兼有太阳,阳明不能用。
另外一个药:止咳橘红颗粒,和橘红痰咳液处理的方向不一样。
橘红止咳颗粒,有的地方会叫橘红颗粒,说明书写的是:清肺,止咳,化痰。用于痰热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满气短,咽干喉痒。
通过成分来看:半夏,陈皮,地黄,茯苓,甘草,瓜蒌皮,化橘红,桔梗,苦杏仁,款冬花,麦冬,石膏,浙贝母,紫苏子,紫菀。从成分看,顾太阴为主的药,兼有太阳阳明药,也就是有寒有热。
照顾气逆为主:苦杏仁
照顾痰饮为主:半夏、陈皮、茯苓、橘红、桔梗、紫菀、款冬花
照顾阳明为主:地黄、瓜蒌皮、麦冬,石膏、贝母
照顾太阳为主:紫苏子
止咳橘红颗粒也是照顾太阴里虚寒的咳嗽为主,但是在橘红痰咳液的基础上加了照顾阳明的成分,也就是照顾部分的热,部分的津液不足的问题。
也就是说,如果在前面提到的吃喝拉撒睡汗情志舌苔体感所有方面孩子表现出来的是以里虚寒为主的情况,但同时出现了一些上焦热症。而且如果略有鼻塞略有鼻涕也可以同时处理。
很多咳嗽时间久了以后,难免会伤到津液,就需要去用一些麦冬啊,贝母去照顾,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情况就是会有一些局部的热,比如说舌尖有点红,舌头上有些地方苔有点少,痰有点浓稠,有时还会有点黄,咽喉干痒,而且这个热还不能是积食的热,还是以虚寒的状态为主,但是也不会说完全就变成一个风热的咳嗽。要抓住主要的方向。
橘红止咳颗粒适合太阴阳明证为主,要有阳明证据,可兼有太阳。说的痰热阻肺为阳明情况,咽干喉痒为阳明津液不足,胸满气短因为有太阴痰饮。
PS:如果不会辨证,一定要再医生指导下使用。
相关阅读通宣理肺丸可以用于受寒有痰的咳嗽
小柴胡应该如何使用?
为什么【感冒清热颗粒】不治风热感冒?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试听中成药辨证使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