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望洋兴叹翻译(望洋兴叹)

望洋兴叹翻译

贾  琪




1

?
|

昔日,百川灌河,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河伯欣然自喜,然至于北海,望若茫茫不见水端,于是望洋兴叹。明朝书画家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繁忙的工作是多方铺叙,诗意的生活是静心描绘,然后交给我们的心灵去思考,我们的人生都在叙述一个夸父逐日的故事。
其实,每一次的出行,每一次的学习,何尝不是夸父逐日般对目标矢志不渝地追求呢?“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催”,也许目标遥不可及,但这种刚性的执著精神却可以伴随到老。有人也许会追问:夸父逐日的意义何在?我想它在于“有梦可追”。杨公骥先生认为,夸父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越是走得快,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就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我们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

2

?
|

偶然结识的一位小妹给我推荐了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因为心心念念去成都而未遂,所以特别留意了其中一位和成都有关的女子——中唐时期的薛涛。“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皆云茂,虚心宁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面对命运的不断捉弄,她自尊自立,血液中流淌着刚性,显然唐朝文化是支撑她站立的核心力量。大唐盛世是中华文化的巅峰时期,此时的文化成为当世百姓追逐的潮流,加之外来文化使得盛唐的文化更具生命力,让整个社会具有更先进的潮流感。这种开放与包容既源自于盛唐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带来的的自信,也来自于民族融合产生的刚柔相济的交融与认同,温婉内敛中渗透着自由奔放,文化整合中相互借鉴与促进。

3

?
|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愈学习,愈发现自己无知。”看到的世界越大,就越觉得自己渺小;见的世面越大,就越觉得自己平凡。向知识掘进得愈深,向外界拓展愈广,对自我的认识就愈清晰,我们的自大和自卑都来自浅薄和偏狭。人拥有的知识像是一个圆,圆以外的都是未知的领域,你掌握的东西越多这个圆所能触及的领域也越宽广,你也就能够看到你所未知的东西就会更多。要处理的事情并不因你自身建设越来越好而减轻难度,反而会更加如履薄冰,这也许就是“高处不胜寒”的另一层解读吧。
行文至此,我姑且臆想一下夸父的心思:蓝天是一本无字天书,白云是无字的注脚,而我极速奔跑的脚印翻译云的语言于路面上则是最新出版的注疏,且将它留于后人尽情猜想去吧!哈哈,反思自己几多望洋兴叹仍不失夸父逐日之志,我能不能算是一个刚性的女子呢?

望洋兴叹翻译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