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务系统
全媒体视角
68年来,北京林业大学以发展我国林业事业,绿化祖国,持续改善国家生态环境为己任,培养了一大批“学林爱林、为林兴林”的高级专门人才。展望未来,我们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努力实现新时代北林新崛起的宏伟目标,为建设美丽中国拿出“北林方案”,贡献“北林智慧”,提供“北林力量”!
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处长黄国华
采访报道 / 中教全媒体 曹艳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北京林业大学(以下简称学校)作为我国林业高等学校排头兵,因林而生,因林而兴,因林而强。在几代北林人接续奋斗下,实现了从单科到多科、从学院到大学、从“211 工程”到“双一流”建设的跨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近日,中教全媒体采访了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处长黄国华,就学校发展历程、人才培养模式、科技时代发展规划等展开交流。
立足“林”学特色优势,助力绿色中国发展
中教全媒体:
都说北京林业大学是绿色高等学府,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学校的诞生背景和发展历程。
黄国华: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成立北京林学院。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学校。当时的教学核心是林学与风景园林。文革时期,学校搬迁云南,1978年回到北京,学校慢慢复兴,逐步形成以“林”为特色,多学科全面发展的大学。2012年以后,学校形成了“务实、尊师、重教、勤学”的教学特色,以林学、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草学和农林经济管理为特色学科群,多门类协调发展的全国研究型重点大学。
68 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学校秉承“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校训和“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伟大情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我国林业高等教育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深化课程思政与创新教育改革,构建育人新模式
中教全媒体:
课程思政建设,要以“立德树人”为最终目标,学校作为林业领域的最高学府,是如何实施课程思政,达到“立德树人”?
黄国华: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起步比较早,做的比较好,很好地做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2017 年,学校课程思政研究获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难点攻关项目,在课题研究与课程试点基础上,学校遴选确立课程思政教研教改专项课题121项,组织广大教师结合专业课程实际,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目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育人元素,修订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将课程思政有效覆盖到所有教学单位。
课程思政的核心是四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过讲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引导和鼓励当代大学生通过对“四史”的学习,懂珍惜、懂传承、懂奋斗,学习革命精神,为社会做贡献。我们就是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四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向深入,使学生入耳(听到)、入脑(听进)、入心(记住)。
中教全媒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高校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您认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内涵是什么?
黄国华:学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主要是突出三个方面,即创新思维、创新勇气、创新实践。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灵魂,创新勇气是创新教育的动力,创新实践是创新教育的具体行动。对学生来说,上大学的模式有两种,一是按照学校模式化、标准化培养,成为专业人士;二是实现心中自己,完成自己的目标,做到自我突破。创新型人才培养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细化,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情况个性化发展,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中教全媒体:
谈到创新型人才培养,我想了解一下学校是如何推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
黄国华:农林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科类大学有所不同,理工类大学的学生有很多工业思维、工业想法,他们的创新创业项目产品化速度快。比较来看,农林院校的很多研究都有季节周期,林业大学好多实验是针对木本的植物,木本植物为多年生,很多实验需要师兄师弟传承才能完成。学校在2018年明确了创新创业的思路,出台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意见,引导教师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另外,我们制定了推进的具体实施方案与时间表,学校各部门分工明确,合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对学生分类指导,提倡分型发展。第一类是引领者,不仅有创新的意识、有创新的勇气,还能够主动学习多领域知识,学校每年专门选出30名左右的学生,开展精准化的辅导支持,为他们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大课堂。邀请企业领域的“双师型”专家为他们讲课,并且组织他们去中关村等创新创业前沿阵地去学习、实践。第二类是试验者,主要是以赛代练,引导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就业大赛等,每年大概选出200名左右学生。第三类是普惠者,每年大概1000名学生,让他们每年参加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资金支持,强化导师指导,通过做研究、做课题的方式来加强创新意识、积累创业经验。
此外,学校实施分层式培养,为参与创新创业的同学配备导师,鼓励他们组建三人以上团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中教全媒体:
据我了解,产学研用协同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另一个热点,近年来,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成为高校发展的重点,学校在产学研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黄国华:学校在“政产学研”结合方面做了深入探索与创新实践。“政”主要是和地方政府合作,最成功的合作是与江西省政府,学校不遗余力的为江西生态文明样板工程设计实施方案,提出森林绿化、林业产业、潘阳湖保护以及水体污染防护等诸多具体实践方法。
学校积极推动产教结合,促进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一是搭建合作平台,与科技园企业联合培养学生,邀请具有一定技术职称的企业导师参与学生培养。二是科研反哺教学,2012年开始,每门课程安排学时专门讲授科研最新成果以及知识检验。2019年,我们又出台办法,提出科研平台转化为教学平台,科研成果成为教学成果,科研资源成为教学资源,现在的专业实习、实践、实验等,都会有导师组织学生去科研实验室完成。
面对科技革命时代新要求,提升一流本科建设新水平
中教全媒体:
当前,大数据技术助力教育变革,全球视野的双一流建设之路已在脚下,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请问AI时代会给中国教育带来哪些变革?
黄国华: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必将深刻地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我提这样几个观点:
一是迈向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主动式教育教学信息化体系。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证明,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高校办学的重要支撑和展示平台,已经成为学习资源共享与融合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是高校人才培养创新的主要依托。
二是迈向智慧教育教学,要打造高校教学新形态 。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育进入信息时代的一场革命,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迈向智慧教育教学,是高等教育在新时代发展的必然。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就是通过教育信息化,特别是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实现教育创新,尤其在教育教学现代化与国际化方面做出贡献。
三是迈向学习者中心,转变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后疫情时代的高等教育,要回归教育本质,要树立“学习者增值”的质量观,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围绕“学生”进行教学,围绕“学习”全过程“定内容、做设计、选形式”。要关注在线教学的实际效果,用厚重的教风、主动的学风,致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要致力建设“和谐、友爱、互助、互学”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堂关系,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建共享共发展的学习共同体。要引导建设朋辈式同学关系,在“互学、互助、互教”中答疑解惑,分享资源,共同成长。
四是迈向“教”“学”融合,注重培养终身学习习惯与能力
高校将推动大规模在线教学常态化,从全校、学院、课程三个维度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研讨式、探究式、互动式新型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充分利用智慧教室、创新教室、研讨教室等智能型学习环境,使用全国性慕课平台和校内综合网络教学平台,探索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全面重构 “教”与“学”。
中教全媒体:
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带来变革性影响,对大学培养人才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黄国华:一方面要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人才培养的好不好,不简单与与教师拥有多少知识相关,更与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要求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高校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并以此为核心带动其他各项工作推进。
中教全媒体:
新时代新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改革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黄国华:第一,一流理念改革。学校从2017年就提出“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北林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体系,举办专题论坛,引导教师重视本科教学。妥善分配每个学院每个老师的聘期任务,专业、招生、教学研究项目、研究论文与成果等方面都制定目标任务,要求教师秉着以学生为中心、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的原则完成聘期任务。第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改革教学方法。第三,提供一流的教学条件。近几年按照教师的教学习惯建设了20多间智慧教室,包括互动式、单独式、研讨式等,都是为教师们“量身”设计的。第四,鼓励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现在每年都支持两三百项教研项目,每年都能有两三百篇教改教研论文成果。第五,构建教师激励体系,更好的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成绩奖,即年度个人先进奖;贡献奖,即两年评选一次;成就奖,即四年评选一次。
中教全媒体:
“十四五”开局之年,本科教育设立了怎样的目标?
黄国华:“十四五”期间希望通过努力,学校能够达成一流本科教育教学。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奋力落实:一是落实一流理念,教师真正把教学放在第一位,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二是实现一流培养能力,从思想转变、能力提升两方面着手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学校每年安排近200名教师参加校外培训。三是建设一流培养体系,重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改变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加强通识知识与基础知识教学,更好的使学生掌握学科间共性的知识,按照“大一全校通、大二学科通、大三专业通、大四求职能力通”的原则修订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其次,能力体系强调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能够与社会需求切合、胜任社会岗位。四是打造一流课程和一流课堂,拥有一流专业与一流教材,好专业应该满足社会需求、学生需求,学校将以内涵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与此同时不断加强教材建设。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远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高校建设的关键之年。68年来,北京林业大学以发展我国林业事业,绿化祖国,持续改善国家生态环境为己任,培养了一大批“学林爱林、为林兴林”的高级专门人才。展望未来,我们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努力实现新时代北林新崛起的宏伟目标,为建设美丽中国拿出“北林方案”,贡献“北林智慧”,提供“北林力量”!您想了解更多的北京林业大学,请点击“阅读原文”。
全媒体校长/书记/院长/处长专访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丁凯:教育现代化与产教融合背景下继续教育发展新思考郑州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李学相: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 为国家软件产业培养优秀人才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夏侯建兵:以质量为核心 为继续教育发展提供厦门大学经验
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黄雅丽:立足民族地区,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培育教育“精英”人才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刘宏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办好一流本科教育中国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佟赤:学历教育内涵式发展,非学历培训市场化转型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炳烛:依托产教融合,赋能人才培养,扎实推进“双高”建设
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鲍桂莲:计划招生3350人,新增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西南石油大学继续教育与网络学院院长汤富荣:紧抓行业特色和地方经济发展 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继续教育服务大连理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梁茵:回归教育初心,打造一流的继续教育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书记袁昌富、院长王松明:学历、技能并重 优质继续教育的提供者 校友终身发展的好平台山东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永艳:坚持创新发展,办出“农林”品牌的继续教育
苏州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靳葛:2020年本科招生计划6674,新增人工智能专业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方建强:扎根大地,服务社会发展,发挥继续教育作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肖嵩:对接国家战略,服务陕西科创,贡献“西电智慧”山东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江世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温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世泽:整合优势资源 创新继续教育 服务健康中国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院长廉福生:多措并举 打通毕业生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暨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世云:继续教育创新发展要以社会需求作为出发点成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魏青:打造不断创新的培训品牌 做专业的继续教育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标准宣贯组组长战德臣教授:慕课推动高校教学模式创新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廖华英:主动求变 做好精品在线课程建设 践行课程思政对外经贸大学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黄健青:规范人才培养各个环节 促进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疆师范大学成人(继续、网络)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拜晓旭: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 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邬智:在疫情防控中强化继续教育创新思维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书记黄丽华: 停课不停学和助力企业复工,哪个都不能掉以轻心
天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办好新时代继续教育,助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线上培训教育助企业复工复产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疫情应对中的行动和思考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邓毅:创新驱动发展 网络教育模式不应该千篇一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继续教育:多箭齐发 在疫情“大考”中锤炼提升创新能力广东开放大学校长刘文清:大学+体系+平台—信息化背景下的开放大学特色发展之路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疫情“大考”中转型升级,四轮驱动迈向高质量发展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企合作共战“疫”,在线平台促培训中国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抗击疫情,责任担“教育育人”,使命承“法治建设”安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严格疫情防控,紧抓实效教学,创新教育发展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习疫情战场中的“白衣英雄”,精心培育中国新时代医学人才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钱乃余:坚持产学研结合 创建创业型大学
发挥优势、转型创新:人大继教院全员战“疫”,助力“停课不停学”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与就业处处长明兆凤:构建创新创业教育1.0+2.0+3.0+4.0的全球新生态
全媒体总裁专访
武汉启明泰和软件服务有限公司总裁胡朝晖:分拣试卷技术赋能考试,“在线考试”有保障
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靳新:用智能化改变教育 教与学由此不同马承英语创始人、董事长马承:用心服务 缔造马承英语百年品牌五舟教育事业部总经理胥泽富:为学校赋能 把专业办在产业链和需求链上
普开数据总经理叶刚:赋能教师 做专业教育科技公司浙江精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蒋定福:从大学教授变身精创总裁,运用高新技术助力高校教学改革
陆陈汉语董事长陆陈:儿童中文国际教育培育体系+互联网—建构中文国际教育永续发展新常态
“云”上阅读书香浓 中文在线厚植在线教育数字资源—专访中文在线教育公司总经理杜嘉
浙江名淘控股集团总裁江战:着眼新青年,提升新技能,助力培养新经济人才
爱学堂创始人汪建宏:科技赋能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培升教育总经理王瑜:做好专业服务 打造高考报考升学通道规划生态闭环
易偲环球(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建伟:虚拟技术在直播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北京爱迪科森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楠:实时创新是发展非学历培训的硬道理
文才学堂总经理雷虹:用专业产品+“保姆式”服务 成为高校在线教育有力支撑者
上海天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谢朝辉:如何在热火朝天的“在线教育”市场比赛中,做到“稳、准、赢”?
慧科集团首席战略官、慧科研究院院长陈滢:布局“慧科”方案 实现“停课不停练”
文华在线教育董事长金善国:时刻响应用户需求 全力助力院校“停课不停学”
“疫情”之下的思考,51Talk做对了什么?
北京天演融智软件有限公司CEO、常务董事赵德河:专注高等教育20年 服务是天演融智发展的根本
华博特总裁徐前:在线教育是自然而然发展的过程,疫情只是催化剂
网梯董事长张震:在线教育资源已足够,需要真正实现完整流程
263教育总监牛登林:以直播为核心,赋能教育发展
麦课教育刘义光:疫情高烧难退下的安全教育思考
近期活动链接
重磅 | 中国高校网络与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研修班将于9月22-23日在无锡开班疫情之下,在线教育大爆发!2020(第六届)中国在线教育百强评选正式启动
2020(第七届)中国E-Learning行业年度评选正在进行2020年度中国高校继续教育优秀函授站评选活动通知2020年度中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优秀校外学习中心评选活动通知2020(第五届)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库征集活动通知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