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贾母的性格特点( 阅读?名著︱《红楼梦》第三回中,“贾母”的形象何以高效塑造与呈现 )

贾母的性格特点

 
《红楼梦》第三回,通过作者视角、文中人物视角等,以简洁文字和巧妙手法,塑造了几个主要人物,让读者对这些人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印象。
 
第三回中,描写、涉及到的主要人物,按照出场顺序,除了贾雨村、林黛玉外,还有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王熙凤,贾赦、贾政,贾宝玉、袭人等。
 
这些人物的出场,以及穿戴打扮,语言动作等,都很有个性和特点。这一讲,我们来重点分析这一回中的“贾母”这个人物,看看作者是如何在较短篇幅里刻画和塑造其鲜明形象的。
 
“贾母”在书中的出现,是在小说第二回中,作者通过冷子兴的口,以向贾雨村介绍的口吻,间接写到的。“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是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名贾赦,次名贾政。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
 

这个介绍,只是表明了贾母的存在、身份和在贾府的地位。而直接写到贾母出场,及其性格特点,要看第三回。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说是如何写的:
 
“黛玉方进房,只见两个人扶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知是他外祖母了。正欲下拜,早被外祖母抱住,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侍立之人无不下泪,黛玉也哭个不休。众人慢慢解劝,那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
 
最疼爱的女儿离世,孤单无依的外孙女来到身边,贾母的心情可谓悲喜交加。从作者简单的几句描写中,我们就能体会到贾母的这种心情,对女儿逝去的悲,对外孙女儿到来的喜,交织在一起。贾母把对女儿的爱,自然会转移到唯一的外孙女儿身上。
 
所以,贾母一见黛玉,还没等其下拜,就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把抱住黛玉,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鬓发如银”——简而又简的外貌描写,显示的是贾母的年龄和气质;“两个人扶着”,突出的是贾母的身份与地位。“抱住”“搂入”“大哭”,一连三个动词,展示的是贾母的性格与情感。寥寥数语,将其见到外孙女悲喜交加的心情表达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这是小说初写贾母对于外孙女林黛玉的疼爱,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需要提醒各位看官注意的是:外貌描写,能够给人一种直观、直接的印象,是写作者常用的刻画人物的手段。这里,除了直接写贾母“鬓发如银”外,她的相貌有没有写到呢?写到了,只不过,不是直接描写,而是间接描写。那就是,通过王熙凤的口说出来。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利用王熙凤的口,间接写出贾母的相貌的:“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儿才算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
 
王熙凤这段话,可谓一箭三雕:既正面夸奖了林黛玉长得“标致”,又间接道出了贾母脱俗的相貌与高雅的气质,同时,还不露痕迹地赞赏了迎春、探春等贾母的孙女辈。从写作角度看,这番话更是突出了王熙凤精明、势利、能说会道、善讨贾母欢心的特点。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黛玉归坐之后,“丫鬟送上茶来。不过叙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因说:‘我这些女孩儿,所疼的独有你母亲,今一旦先我而亡,不得见面,怎不伤心!’说着携了黛玉的手又哭起来。众人都忙相劝慰,方略略止住。”
 

心情稍微平静后,众人因又说到了黛玉之母。贾母不免又伤感起来,看着外孙女,自然又想起自己最疼爱的女儿——黛玉之母——贾敏。白发人送黑发人,真正痛彻心扉,无法言表。在与外孙女见面的时刻,贾母把对自己深埋在心底的对于女儿、对于外孙女的感情一下子表露出来了。这一段,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贾母对于外孙女林黛玉的这种感情,主要源于血缘关系。这是讲究宗法人伦关系的社会中,最自然、最正常、最真实的情感。正是因为有这层关系,贾母对黛玉的疼惜就一直贯穿全书,乃至于影响到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婚恋关系的天平砝码。
 
所以,第三回里,贾母一出场,作者就让读者感受到她的地位、分量和“气场”,感受到她对于失去母爱的外孙女林黛玉的疼惜,正如回目标题上所说的“接外孙贾母惜孤女”那样,“惜”者,怜惜、疼惜、爱惜、珍惜也。一个“惜”字,写出了贾母对于黛玉的万般柔情和无比疼爱。
 
这种柔情和疼爱,在第三回还具体体现在:
 
特意交代要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今日”“可以不必上学去”而来陪伴远道而来的黛玉;黛玉因有“不足之症”,现吃人参养荣丸,贾母并让“配丸药”的“他们多配一料”;贾母“命两个老嫲嫲带黛玉去见两个舅舅去”,一来告禀,二则问候,也是想让黛玉在两个舅舅那里得到关爱与怜惜;
 
关心、询问“黛玉念何书”;嗔怪宝贝孙子贾宝玉礼数不周,“外客(指黛玉)没见就脱了衣裳了,还不去见你妹妹呢。”详细安顿林黛玉的住处,担心黛玉带来的奶娘王嫲嫲和一个十岁的小丫头雪雁这一老一小两个人照料黛玉“不遂心”,于是“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小丫头名唤鹦哥的与了黛玉。亦如迎春等一般。”
 

作者把握住了小说中人物的情感脉络,将人伦关系中最亲近、最真实、最自然的情感,用简洁的语言和简单的动作写出来了。第三回,依然属于全书的开头部分,有一个故事情节慢慢展开和人物性格次第展示的过程。就是说,作者必须将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第二回)、主要人物的性格(第三回)有序、精当、巧妙地交代出来和表述清楚,以便为小说后续情节的展开和故事推进奠定基础。
 
从构思来看,小说的开头部分,需要作者运用较为经济的笔墨,通过“事件”,设置“场合”,使得人物会面与集中。在此动态过程中,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交代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亲疏远近等,就有了依托和凭借。
 
从写作上讲,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这是叙事类文体常用到的方法。作者视情况,可全部运用,也可选用其中一二,做到三言两语,就能让书中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从而使得人物鲜活,形象鲜明,如在读者身边和眼前。
 
贾母,在贾府中辈分最高,地位最尊,她的一言一行左右甚至决定着贾府其他人等的命运。第三回,贾母的性格初现端倪,从疼惜、关爱外孙女的言谈举止中,一位慈祥仁爱、善良宽厚、和蔼可亲的老者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

 
她,既有远见卓识,又有生活雅趣;既能安享富贵,也能耐受薄凉;既有维护贾府在既有轨道上运行的愿望,也有在困难时刻起到压舱石的顶梁柱作用;既能品妆行国礼,也能嬉笑安儿孙。谙熟官场人情,洞悉生活美学;明大义,怜弱小……
 
正是由于她的爱——首先是对亲人、对晚辈(如贾宝玉、林黛玉等)的爱,继而延伸到对亲戚(如秦钟、史湘云、薛宝琴等)、对朋友的爱,对下人(如袭人、鸳鸯等)、对来客(如刘姥姥等)的爱。
 
第三回,作者让读者在贾母与林黛玉的暖暖亲情和融融爱意中,初步认识了面善心慈的贾母,重情重礼的贾母,性格率真的贾母,心细如发的贾母,雍容高贵的贾母,平易近人的贾母。这是我们通读全书正确认识“贾母”的基础。

推荐阅读

阅读?名著︱《红楼梦》第一回中的“元宵节”
阅读?名著︱《红楼梦》第二回中的“闻得”和“演说”
阅读?名著︱《红楼梦》赏读:“妙”故事有“巧”安排(一)
阅读?名著︱《红楼梦》赏读:“妙”故事有“巧”安排(二)

长按二维码——“识别二维码”
一键关注,支持原创

贾母的性格特点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