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什么是计划经济(向周为民教授请教什么是“计划经济”?)

什么是计划经济

目录引言
1,周教授的理论出发点
2,周教授理解的计划经济
3,马克思的生产按比例的观点
4,恩格斯和列宁的观点
5,计划经济压制了个人的创造性?
6,大数据技术为什么不支持计划经济?
7,计划经济的配置不符合社会整体需要?
8,计划经济缺乏创新吗?
9,周教授的计划经济的条件
10该如何看待当年的计划经济所谓的弊端?
小结
引言今天早晨,也就是2021年1月12日星期二早晨,看到手机上有自媒体“华尔街俱乐部”发表的一篇周为民教授的文章《计划经济不可行性早已证明 大数据也弥补不了》有些话想和周教授隔空交流一二。
我之前没有听说过,也没有遇到过此人,并无交集,据这篇文章下的介绍,才知道,周教授的身份是中央党校原马克思主义理论部主任。其次是这篇发言稿是他第二届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上的演讲。
我们按照顺序来看看周教授这篇“奇文”!
1,周教授的理论出发点周教授的结论是:“大数据弥补不了计划经济的根本缺陷”。这是他本文的核心观点,首先在第一部分的标题中就亮了出来,还算君子,没有遮遮掩掩,敢于亮剑了。
接下来自然是他的论证,首先他提出的是理论论证:
经过上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的那场著名争论(注:米塞斯和兰格的争论),计划经济的不可行性已经得到了强有力的理论说明。
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他的观点已经不是将重点放在大数据上了,而是从根本否定计划经济,或者说否定计划经济才是他的目的,是这篇演讲的根本。此其一,其二,我们注意,他上来运用的就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观点作为自己的理论支持。马克思、列宁的观点在这里完全没有得到体现。之所以说是奇文,首先是奇怪之文,难道马克思、列宁就没有论述计划经济吗?如果说马克思还在理论阶段,可是列宁已经完全处于实践阶段了,我们现在所谓的计划经济的鼻祖——真正实践的鼻祖是列宁,周教授为什么避而不谈呢?可笑的是,他举出了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什么关于计划经济行不通的例子,他难道不知道,在当时整个世界的风向都是向着社会主义苏联的吗?由于实行了计划经济,苏联迅速消灭了失业,和经济混乱的情况,即使在二战期间,也可以保障整体经济有序进行。相反,美国等西方国家,陷入1929年以来的经济危机而难以自拔吗?我们当然清楚当年的苏联也是存在问题的,可是当时的整个世界的风向是向着苏联的,这在今天难道是什么还可以隐藏的消息吗?更不要说,罗斯福新政采取的诸多措施中的国家管制经济下的苏联的背影了。这在今天都是常识了。
假使周教授真的很忙,我建议,可以看看《列宁选集》第三卷,第二卷,我想他就知道,导师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的论述比这两个无名小卒的所谓的论证要早得多,而且完全是从技术角度上,也就是说是从可行性角度来说的。难道我们的周教授连《列宁选集》都没有看过?也许真的没有看过呢!
接下来他回到了本文的题目:“虽然计算机的出现曾鼓舞了计划经济的思想,但是理论和实践都一再证明以为靠计算机技术就能让计划经济优于市场经济的想法终究仍然是幻想。现在,大数据的出现,又重新引起了这样的幻想。而今天关于大数据技术能够让计划经济重新变得可行的观念实际上都是早已被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所否定的陈旧观念。”
他的观点是在计算机技术条件下,计划经济依然是“幻想”。
我孤陋寡闻,首次在大众传媒上看到这么高级的人物论述这个热点问题,即当代科技带来的共产主义的高质量的回归。用他的话说就是从新实现计划经济。可以说这个话题是目前的热点,虽然算不算是顶级的热点,但是依然是热点,因为人们从当代科技的条件下越来越看到计划经济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是基于技术条件的,而不是空想的,是现实的反应。
其实,这不是新话题,随着网络的兴起,共产主义这个问题早就开始兴起了,有人在网络上早就提出了网络共产主义的概念。随着“共享”这个概念的提出,可以说网络共产主义这个概念其实更加流行了。
而计算机技术条件下,或者说当代的科技革命的条件下,再度实现计划手段,来管理经济的提法,本质上就是走共产主义道路。否定当代科技革命的条件下的计划经济手段,背后就是否定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伟大使命!
特别是在2020年之后,高科技革命的发展已经越来越露出真像的情况下,这个否定计划经济,进而否定共产主义的观点就是高度值得警惕的了。
2,周教授理解的计划经济那么,大数据为什么不能实现计划经济呢?
他的理由是:“应当看到,大数据本身就是市场的产物,它是在市场环境中由市场的作用而带来的技术创新,它不可能成为计划经济的根据,因为它不能弥补计划经济的根本缺陷。”
他的理由是说“大数据本身就是市场的产物”所以怎么能反对市场经济呢?好比是儿子怎么反对老子呢?可是他连生活常识都忘了,现实中的“逆子”可是太多了。隋炀帝不是还有弑父的嫌疑了吗?当然,技术手段可以带来社会革命,也可以不带来,因此,从逻辑上讲,他的这个话至多对一半。因为现实中确实还有守成的乖宝宝的儿子们。比如清朝中叶的嘉庆、道光。
在这里他没有看到大数据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大数据的技术条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不是相容的问题。马克思论述技术条件对社会制度变迁的影响,根本的观点是生产力手段所体现的生产关系是不是被传统的生产关系相容。在《资本论》中,资本主义的诞生并没有发生技术革命,只是改变了生产关系,即从为自己生产的自然经济到集中到一起的为市场生产的雇佣劳动。我国明末江南出现了大量的织工聚集在一个老板的手下为市场生产丝绸就是这样的,技术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因为雇佣劳动的关系,社会关系就发生变化了。所以,从科技和社会关系的互动的历史看,就是市场经济下产生的技术手段,哪怕是没有本质性的变化,那么产生计划经济,或者说是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过,重点在这里还是他没有考察大数据背后的特点。
上面他说了大数据的手段不能弥补计划经济的缺陷,那么计划经济的缺陷是什么呢?
他说:“实际上我们要了解,计划经济的实质不在于有计划,不在于讲计划,而在于它是一种管制经济,命令经济,是一种类似战争体制、战时管制体制的那种一种组织方式。和市场经济以人们的自主活动为基础根本不同,计划经济的实质是对个人、对个人之间的组织也就是企业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否定。这是计划经济的要害,也是它的根本缺陷。”
在这里,他是将计划经济作为“管制经济”“命令经济”“战时管制经济”来看待的。这是他的第一个看法。第二个看法是计划经济压制“对个人、对个人之间的组织也就是企业的独立性、自主性。”
这两个看法都不是新看法,但是却都是非常有市场的看法,是被宣扬市场经济——他们善于去掉“社会主义”这个定语——的这一派人的否定计划经济的传统看法。在今天又被拾了起来。
3,马克思的生产按比例的观点那么马克思和列宁是怎么论述的呢?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的《第二章 生产资本的循环 》的时候特别谈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是按比例生产的。当然他也提到了这种按比例生产是不固定的,为了全面看到马克思的观点,我这里全文复制过来:
循环要正常进行,W′就必须按它的价值全部卖掉。其次,W—G—W不仅是一种商品由另一种商品代替,而且是按同一价值比例来代替。我们假定这里的情况就是这样。但是生产资料的价值实际上是会变动的;劳动生产率的不断变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因此,价值比例的不断变动,正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固有现象。关于生产要素的价值变动,我们以后[注:见本卷第317—326页。——编者注]再论述,这里只是提一下。生产要素转化为商品产品,P转化为W′,是在生产领域进行的,W′再转化为P,则是在流通领域进行的。这种再转化是以简单的商品形态变化为媒介的。但它的内容是作为整体来看的再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W—G—W,作为资本的流通形式,包含一种职能上确定的物质变换。其次,W—G—W这样一个交换,要求W和商品量W′的各种生产要素相等,并要求这些生产要素互相之间维持原有的价值比例;这就是假定,商品不仅按照它们的价值购买,而且在循环中不发生价值变动;不然的话,过程就不能正常进行。
(引文出自《资本论》中文版,第一版第二卷的85——86页。)
在这里,马克思的立论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之所以是按比例生产——这当然是计划生产——的原因是生产活动是物质转化的活动,物质转化,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确定计划经济的根本力量基础,也就是唯物主义的基础。
马克思的这段话该怎么解释呢?
生产资本(用我们现在通用的庸俗经济学“实体经济”概念讲)正常循环,即生产活动不间断进行,其内部本质就己经要求了必须按比例进行,而按比例,必然按计划。这里的计划是企业计划,但企业计划的总和就是社会计划,比如用电量,由国家按计划开发水电,煤电,核电,风电等在电网上形成总量,再分配给各个生产企业!计划经济恰恰是社会化机器大生产的内在要求!当然,资本主义生产在社会整体上以货币为目标,而货币数目是无限的,这样以无限的经济目标,引导有限的生产活动,就会出现一会疯狂,一会因无力疯狂的停滞的混乱,即经济危机!也就是资本主义总的经济过程就是计划与混乱的统一!换言之,我们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也必然看到计划性!这是由机器大工业的技术要求决定的。在一定时间内,机器可以消化多少原材料,生产多少产品,使用多少人工,这些都是固定的!自然接下来的生产活动就是可以计划的,也必然是计划的!
我在《论自由人联合体意义下的公有制全面回归》一文中曾经也通俗的解释过:
因为生产最终终端的设备的生产能力是多少是已知的,所有上游的来料、运输、能源供给都必然是一定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的生产体系必然再次回到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其中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不能在任性,也无需再任性了。随着生产的稳定,人们的社会关系也必然趋于稳定,当然那个时候的人际关系肯定与现在不同。这在几年前还是不敢想象的,但是现在就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向我们走来了。人类的整体的混乱的、无政府状态就要结束了。
4,恩格斯和列宁的观点此外,恩格斯也论述道:
……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新时代》第20年卷(1901—1902)第1册第8页)[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270页。——编者注]
这是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摘录的一段恩格斯论述西方股份制大企业内部的计划性的情况。
而列宁论述社会主义经济则是完全基于西方当时垄断资本的新的生产形式即各种的托拉斯、卡特尔、辛迪加所提供的社会化的机械大生产这种现成的模式,而绝不是列宁坐在办公室里一个人天马行空的想象的产物。
列宁接着上面恩格斯那段话说:
这里抓住了对现代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理论评价中最主要的东西,即资本主义转化为垄断资本主义。后面这四个字必须用黑体加以强调,因为目前最普遍的一种错误就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所断言的什么垄断资本主义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经不是资本主义,已经可以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如此等等。完全的计划性当然是托拉斯所从来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但是尽管托拉斯有计划性,尽管资本大王们能预先考虑到一国范围内甚至国际范围内的生产规模,尽管他们有计划地调节生产,我们还是处在资本主义下,虽然是在它的新阶段,但无疑还是处在资本主义下。在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看来,这种资本主义之“接近”社会主义,只是证明社会主义革命已经接近,已经不难实现,已经可以实现,已经刻不容缓,而决不是证明可以容忍一切改良主义者否认社会主义革命和粉饰资本主义。
列宁这里回答了为什么社会主义可以成功的问题,也回答了为什么在社会主义里要搞计划经济的问题。因为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已经提供了物质基础、技术条件。因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现实的产物,而不是空想的产物。
我们现在很多人否定计划经济,说当年的计划经济是多么糟糕。可是我们现在看,第一,我们在改开前已经有了一个初步成型的工业体系,这是我们改革开放,保持政权本色的强大物质基础。第二,从经济平衡看,当时我国的东西南北的经济平衡是比较好的,而不像现在是东南部的经济比重极大,而北方和西北则出现了极轻的状况。稍微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经济布局分裂对国家意味着什么。我们绝不是说当年的完美无缺,但是其取得成绩是不可否认的,而且那必须得从我国一穷二白的极低的技术基础和只有二十年的发展短暂阶段来看,因此,我们之前的近三十年的计划经济的成果必须客观的给与高度肯定。
5,计划经济压制了个人的创造性?当然,他的第二个观点是计划经济压抑了企业、个人的创造性。
这个看法,我不准备多讲了。因为,现实告诉了我们资本主义经济,哪怕是在我们时代的垄断经济是不是压制了企业的创造性和个性!
我只举两个具有全局性的例子:那就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我们都知道我国目前市场上的移动支付,这两家是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试问,在这两家处于绝对垄断的情况下,你的创造性还有体现的机会嘛?中国民营资本已经到了垄断阶段——这恰恰是为了宣扬私有制的那批人不敢提的的现实——那些中小资本怎么还有创造性?很多人都说网上的电商让线下的实体店倒闭的情况。虽然有人说网上的电商也是个体的啊,也是小资本啊,可是他们忘了,这个电商的网络却是大面积覆盖的,全国能够提供网络电商的现在不就是淘宝、拼多多,还有那几个直播那几家吗?你看着好像还是自由的,其实都是在人家的手掌心的,你以为你是真正的自由?否则人家从你那里抓取的大数据怎么来的呢?线上的个体店那是“伪个体店”,实则是在人家大资本的掌握下的。与线下的实体店完全不同。当然,现在线下的实体店也成为了网店的一部分了。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小资本,其实已经不存在了。我们现在存在的都是“伪个体”!“伪私人”!
第二个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开启了全面的放高利贷的高潮,当然这股浪潮被中央打压下去了。这种全民放贷的高潮,哪里还有什么创新呢?放贷是几千年前就有的经济活动!认为私人资本主义还有个人自由、创造性,这是不顾事实的胡说八道!
6,大数据技术为什么不支持计划经济?下面是关于他正面回答大数据何以不能支持计划经济的观点:
周教授说:“第一,大数据技术仍然不能帮助国家计划当局获得充分的、无限的信息,特别是知识。也就是说计划经济不能集中收集、集中控制、集中使用在分散的市场决策中为个人所独有的那些信息和知识。尤其是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的个人所独有的那种直觉、灵感、想象力、决断力和冒险精神,是不可能由计划当局靠大数据技术就能集中起来使用的。这些为不同的个人所独有的知识只有在市场的分散决策中才能产生,才能发挥作用。实际上,计划经济本身就注定是排斥“大数据”的,因为这种集中控制方式必须以简单、同一、平均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动为基础,而大数据却是日趋复杂、多样、差异化的市场活动的结果和表现。”
这个观点也是具说哈耶克的看法,这个看法历来是非常有市场的。
马克思同样在《资本论》第二卷生产资本循环这一部分说:
资本主义生产所生产出的商品量的多少,取决于这种生产的规模和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而不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待满足的需要的预定范围。
(引文见《资本论》第二卷中文第一版88页)
其实这个问题上面已经回答了。资本主义的大生产是有计划性的,这是取决于其生产技术条件。我们现在有个错误的观点,认为计划经济不能满足人的无限欲望,倒是资本主义可以满足。这不是笑话吗?试问现在人口下降是什么意思?人口下降是全世界发达国家都存在的现象,宅男宅女是什么?工人作为附属,为机器服务,哪里有什么个性?天天加班的都市白领,还有多少性生活呢?谁都知道在,在资本家眼里,工人只是挣钱的工具,工具,怎么配有欲望呢?如果再对比下我国人口出生的曲线,就会发现,恰恰是前三十年的人口出生数量是高的。也就是说在满足性欲的这个问题上,计划经济也比资本主义强啊!再看看苏联的人口和现在的俄罗斯的人口,同样一目了然。这是铁证如山的事情!你能推翻的了吗?
接着他又提出的观点是:“第二,大数据同样不能帮助计划经济解决内在动力机制问题,也就是说它不能帮助计划经济形成对个人和企业的符合经济效率目标的有效激励。这是因为,计划经济的实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否定个人和企业的独立利益主体、决策主体的地位为前提,所以,缺乏由自主利益动机而形成的内在动力机制和有效激励,是计划经济搞不好经济的基本原因之一,而这个弊端是无法靠大数据技术来克服的。”
其实这个看法上面也回答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特别是在到了垄断阶段是资本主义条件下,说资本主义还有产生动力机制的优点,这不也是胡说八道吗?我们绝不否认在历史上,资本主义的巨大历史作用。可是在垄断阶段,这些都没有了。我们知道美国的基础设施不如我国,大量进口我国的廉价产品,美国本土已经只有高科技和金融业了。资本是逐利的,如果能挣钱,创造性,自由,动力都不是必须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利贷了。我们还在用自由竞争阶段的资本主义来为现在已经全球垄断的资本主义辩护,这不是搞笑了吗?不知道美国在全世界都有驻军吗?垄断对于个人的资本的创造性的打压,就是西方也是不敢忽视的,我们的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授居然完全不提!真是咄咄怪事!
7,计划经济的配置不符合社会整体需要?关于这个问题,他还有两个观点:
第三,计划经济由于它的性质,由于它否定个人和企业的自主性,所以即便有了大数据,它仍然一定会压抑企业家的作用,而且甚至可能因为有了大数据而更加压抑企业家的作用。因此它一定会抑制创新活动。
第四,大数据技术不能使计划经济保证它的集中决策总能按照符合社会利益的方向来配置资源。这是因为,计划经济的集中决策可能有特殊的偏好,有特殊的目标,而这样的偏好、目标可能不是符合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率标准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数据有助于满足这些偏好,实现这些目标,那么它越是有用,就越会使集中决策背离正确方向。
第三点我在上面已经反驳过了,第四点,计划不符合社会总需要的看法就更是胡说八道了。我在前面已经论证过我国前三十年计划经济的成就了。而且就是现在我们也没有完全放弃计划的指导性,虽然不叫指令性。否则我们的“五年规划”是什么?难道我们的“五年规划”是废纸一张吗?我们在短短七十年的时间迅速从一穷二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怎么会没有计划的功劳?再看看我们南北东西的经济失衡,城乡经济拉大,贫富拉大,倒是都是计划被严重削弱的表现。当然,周教授是不提这几条的!还有屠呦呦的青蒿素是什么?我们的国家大工程哪个项目是不符合我们需要的?三峡大坝?南水北调?嫦娥探月?全国高铁?
8,计划经济缺乏创新吗?关于计划经济的弊端,周教授还有两个重要的看法:
计划经济固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计划经济的一个主要特点,但是,第一,它能办的大事一定只是在已有的产品及其技术、设备上的模仿式赶超,而不可能是熊彼特所谓“创造性毁灭”意义上的创新;第二,它的集中力量一定同时意味着不计成本,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因而它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不可能是经济行为,而总是“重大的政治任务”,所以在凡是以经济效率为目标、存在市场竞争的那些领域,这种方式都是缺乏效率,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都是不适用的。而这两个问题也同样无法靠大数据来解决。我们知道,现代经济已越来越需要以创新驱动,同时,长期、整体的经济发展已处在全球化的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所以,计划经济方式更是远远落后于时代的了。
如果总结就是第一,计划经济缺乏创新,第二计划经济不计成本。
特别是第一点,很有市场。可是提这个看法的人都忘了,当代科技的特点就是大科学,大工程。他的最初的立项是基于成熟的技术的,这点是没有错的。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却会出现大量的创新、质变。成熟的立项不等于不创新,这在科技史上也是可以得到证明的,比如我们当今的计算机的出现就是当初为了计算火炮的炮弹的路径提出的。是军事需求的结果。更为有趣的是,这完全是在国家的集体行为中出现的,也就是军事行动中出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提出了大量的科技和哲学的创新观点与技术成果,我们现在还在享用。可惜,周教授对这点完全不提。其次是当今科技到了拼基础教育的时候,基础学科,基础教育,都需要国家大量投入,没有大量的基础教育,我们在哲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等方面就难以有卓越的观点提出来。可是这些都必须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进行。这难道是什么很深奥的吗?周教授怎么不提呢?
至于计划经济是不是不计成本,我想曾经的党校教授肯定有更多的资料来证明这点。我就不多说了。
9,周教授的计划经济的条件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计划经济的条件:
周教授说:
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需要高度集权的政治、社会、文化方面的直接控制的体制来和它配合。这是由它的逻辑决定的。实际上,计划经济体制不仅仅是经济体制,而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在内的一种集中控制体制。这就是为什么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改革,为什么没有其它方面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不能真正成功,其成果也不能保持的原因。所以,如果因为有了大数据,就以为可以重新搞起计划经济的话,那么,不光是经济体制,而且政治、社会、文化各领域的体制就都不能按照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不能朝自由、民主、法治的方向发展。
周教授这里说得非常的委婉,用了“高度集中控制下的体制”这样的说法,傻子都知道,这种体制只能是公有制的体制。如果不是公有制,何以如此高度控制?他在这里借批判计划经济进而否定公有制的意思是非常明显的。而最终他的观点是落实在“自由、民主、法治的方向”上了。这几个字,没有一笔不是“资本主义”的,这是彻头彻尾的资产阶级的观点!列宁已经充分的给与了论证和批判了。可以去看《国家与革命》!可以说否定“公有制”,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召魂、助威才是他本文的根本目的。
10该如何看待当年的计划经济所谓的弊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道:
在上述矛盾【笔者注,就是生产力和人的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后来说的生产关系的矛盾。】产生以前,个人之间进行交往的条件是与他们的个性相适应的条件,这些条件对于他们说来不是什么外部的东西;它们是这样一些条件,在这些条件下,生存于一定关系中的一定的个人只能生产自己的物质生活以及与这种物质生活有关的东西,因而它们是个人自主活动的条件,而且是由这种自主活动创造出来的[注:这里马克思加了一个边注:“交往形式本身的生产”。——编者注]。这样,在上述矛盾产生以前,人们进行生产的一定条件是同他们的现实的局限状态和他们的片面存在相适应的,这种存在的片面性只是在矛盾产生时才表现出来,因而只是对于后代才存在的。这时人们才觉得这些条件是偶然的桎梏,并且把这种视上述条件为桎梏的观点也强加给过去的时代。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每一个生产方式也是如此。马克思这里特别提出的是,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原先的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变化其侧重点也会发生变化,只有当这一方面的生命力达到顶峰,其不合于现实条件的时候,人们才觉得是桎梏,才觉得不好。当年的计划经济之所以被我们“扬弃”——注意是“扬弃”——是辩证法的“否定”——既肯定又有所舍弃的“否定”——就是因为在行驶了二十年后,当年生产力水平下的计划经济的生命力已经耗尽了,其优势已经达到顶峰了,物盛则衰,这才让我们感到它是不合理的。可是当初推行人民公社的时候,难道不是全民相应的吗?当初的人民公社的提出是自下而上提出的,而不是自上而下提出的,这点我们也忘记了吗?建议周教授去看看建国后的《毛泽东文集》和相应的历史资料。
马克思这里的根本方法是要我们用历史的、变化的、发展的、动态的方法来看待历史上的生产关系的变革,世界上哪有永恒不变的经济模式?这只是当今西方庸俗经济学教科书的产物——永恒的真理!
小结从技术条件讲,大数据是不能够支持计划经济的,这点是没有错的。但是他们忘了,我们现在不仅有大数据,还有区块链,还有人工智能,还有物联网,还有5G、6G等技术条件。人工智能使人得到解放,物联网让所有的生产设备联合为一个整体,高速的5G、6G等通讯技术条件让全人类可以高度的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
一个大数据技术是不能支持高质量的计划经济的,可是当今的科技革命是全面爆发的。甚至计算机技术也开始出现量子计算机而不是基于硅基的计算机了。我希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授周为民先生把这些科技成果综合起来研究,再来给我们上课!盲人摸象,可不好啊!
总结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授在这篇发言中没有提到马克思列宁,其理论出发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而是西方庸俗经济学的,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
他的观点得不到科技史的支持。
他的观点得不到我国前三十年和苏联建设时期的史实证据支持。
他的观点没有全面总结当代的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是片面的。
最后的落脚点无疑是要否定公有制。
他的基本的思维方法是唯心主义的,从主观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现实的技术条件出发。
特别是他说计划经济的安排不符合整个社会的总体需要,让我想到了西汉《盐铁论》里面那些攻击汉武帝的经济体制和历史成果为新型豪强地主代言的儒生们,强词夺理,胡搅蛮缠,逻辑混乱!
总而言之,好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授”!
不过他的讲话还有第二个部分,就是讨论“我们中国人为什么难以理解市场经济”,周教授又在这里如汉儒一样批判秦始皇了。这个话题我就不在这里说了。他在这里同样体现了,用千古不变的西方经济学绝对真理来衡量当今我国和世界科技变革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不幸的是,面对百年大变局,以及如此鲜明的科技革命,他的观点居然是“不要变”!真是让人想起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这句话!不过,2021年1月6号美国人民冲进国会山,确实昭示着天也变了!不知道周教授是不是还在说“不要变”?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