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护士话题?互联网+护理】解好这些难题 后劲会更足

在提供上门护理服务过程中,还有一些难点有待解决。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于2019年7月1日正式上线“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居家服务项目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氧气吸入、物理降温、静脉采血、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鼻饲护理、留置胃管、留置尿管、PICC换药、造口护理、压疮伤口换药、新生儿疾病筛查标本采集、老年人常见风险评估、疼痛评估与指导等。截至目前,共完成“互联网+护理服务”677人次。在提供上门护理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有一些难点有待解决。
加快信息平台建设。
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是与具有实体护理站及出诊资质的第三方平台合作,各平台均是直接招募护士,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上门护理。目前市场上已有10余种“互联网+护理”手机应用程序,每个平台在项目、流程、价格、护士准入标准等方面有各自特色,在服务理念、需求对接等方面与医疗机构有很大分歧。建议建设“官方”信息平台,让患者进行选择,得到更专业的服务,也利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推广。建立政策支持的收费机制。
从目前开展情况来看,“互联网+护理服务”需求量较大,针对失能、长期卧床、高龄等需要持续性居家护理服务的特殊人群,相对较高的自费服务价格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建议把居家护理服务的处置费、耗材费用纳入医保,减少个人支付比例,同时推进线上结算,从而更好地落实居家护理服务,节约医疗资源。
完善居家护理医疗垃圾管理。
目前上门护理医疗废物的管理仍有不足,护士进行居家服务后要返回医疗机构处理医疗垃圾,带来了很多不便,建议在社区增加医疗垃圾投放点,便于及时规范处理医疗垃圾。
规范居家耗材使用。
由于居家环境的特殊性,在进行居家操作前耗材是否备齐,是保证操作能否完成的前提。如静脉采血,护士出诊前需携带鞋套、帽子、口罩、手消、手套、止血带、消毒液、棉签、采血针、胶布等10余种物品,准备起来费时且容易遗漏。建议制作居家护理专用的“居家耗材包”,并纳入医院统一管理。现阶段居家护理服务耗材因无法经医院统一管理,在质量审核、储存、领取、质控等环节的管理上均存在困难。此外,出诊护士领取耗材需返回医院,影响服务的便捷性,且增加交通成本,降低护士休息时间接单的积极性,建议多点设立“互联网+护理”智能耗材柜,便于护士就近领取。完善安全保障机制。
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使患者能在网上得到医生的评估和出具居家护理医嘱,使居家护理更加规范和安全。
建立区域应急体系。
建议政府推动区域医院进行联动,建立应急体系,若在院外突发紧急事件,就近医院及时开放处理的绿色通道,使居家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文: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护理部 郝静瑜 左晓霞编辑:魏李培
审核:张灿灿
以上为原创,转载须获本报授权并标明出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