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麦浪,原名施克英。以一颗平淡之心,记录生活之感。
古镇情思
江南多古镇,如周庄、同里、南浔,它们云淡风轻的承载着历史的印记。
古镇,都有着它的特色标签,小桥、流水、人家。
每一处古镇,犹如画家笔下白草、红叶、黄花。可当你走近它,你又会发现,每一棵草,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它们的根茎,它们叶的脉络,它们的花蕊,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排列方式。因而,每一次的古镇游,都会带给你不可复制的印象。
位于上海南汇的新场古镇,因李安执导的电影《色戒》在此取景,让这座始建于南宋建炎二年,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镇而名声大噪。
视频·本刊编委青年诗人静静@鹤影
新场古镇不大,一座座青石拱桥印有近千年岁月,一座座青砖老宅镌刻着百年蹉跎。
从外形上看,房屋大多属清末民初、中西合壁建筑风格。白墙黛瓦的老宅,如同水墨画般清晰。朱阁重檐的老房子,诠释着岁月曾在此停留的痕迹。幽深小巷,演绎着古镇的内涵。长满青苔的砖墙,诉说着岁月的凝重。微微翘起的檐角,仿佛是绝美的笑容,想要与游人倾述古镇的前世今生。
行走在古镇褐红色麻石板铺就的路面上,看着那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雕刻精致的石拱桥,傍水而筑的民居,魂灵在古镇慢慢飘移,思绪在古镇上空悠悠飘荡。青瓦屋,老槐树,木格窗,小板凳,仿佛都是从岁月中升华的情感,用之有余,挥之不断。
古镇的街道上,有好几座穿镇而过的小桥。而连接小桥上坡或下坡的石阶,匠心独运,让我想起木心先生的《从前慢》。
古镇小桥上的每一级台阶,都显示着岁月的优闲。
视频·最忆是江南
这些青石阶,大多宽而缓。性急的年轻人,一步可跨五级以上台阶。是啊,从前的岁月悠闲,写上一封信,三五个月也不定能收到。从前的岁月慢,台阶一步步慢慢的走,留下岁月脚步,岁月就在慢步中溜走。
新场古镇文风炽盛,人杰地灵,文化教育历来发达,在南汇县志中有宋、元年间科第两朝称盛的记载。因此,在今天的新场古镇,依然保留着浓浓的文化氛围。
在古镇的老宅小院,有不少的画家工作室。院门敞开,游客可以在窗外看见画家正在作画的场景,或是欣赏已经完成的作品。千年的岁月,赋予了创作取之不尽的灵感。
古镇的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店铺和如织的游人。
街面小铺,挂着琳琅满目的手工制衣。这些手工制衣,以旗袍、儿童衣物最为亮眼。最小的衣物,仅仅只有巴掌大小。精致的剪裁,巧夺天工的盘扣,叹为观止,那是机器永远代替不了手工制品的文化内涵。
穿越在古镇狭小的巷道中,不时可见民居中早已逝去的俗景。在古镇,屋檐下晾晒的衣服,大多是一根根的竹竿。一根竹竿上,只能晾晒一两几件衣服。上衣的两只袖子是穿在竹竿上的,看起来像是农人插在田间地头的稻草人。
视频·江南水乡
在一处老宅前,门外宽敞的地面上,摆放着一座绿色的邮筒,而在邮筒的不远处,有几处铜雕塑,栩栩如生。其中有一处铜雕塑,造型是一位老匠人正低头修补皮鞋,还有一付供顾客休息的马扎摆在面前。我颇有兴趣的走过去,坐在马扎上,权当一回顾客。瞬间,竟有这样的感觉,仿佛那原本聚精会神修补皮鞋的老匠人,抬头看了我一眼。
古镇的沿街店铺,各有特色。游、吃、买这三样,是不可缺少的乐趣。
古镇设有文创体验空间,文创产品在这里得到了极致的体现。比如有一道甜品,它别出心裁的摆放在一只木刻的小舟里。一块块圆圆的甜品,打破常规,立着摆放,看起来犹如鼓满风帆的小舟,徐徐向你驶来,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新场古镇的民居餐厅,大多是依穿城而过的河沿而建。坐在木制的餐桌旁边,河中不时有小船划过。柴火豆腐、韭菜炒河虾、太极八卦汤,都是当地的特色菜。
热情爽快的店家,向我们推荐了一道颇有当地特色的焖杂鱼。所谓杂鱼,就是新场古镇附近河沟港汊捕捞的小鱼。这些鱼品种繁多,大多只有大拇指粗细,三、五寸长短。小火煸干,加汤焖烩,再撒上农家自晒的胡豆瓣酱,一盘色香味美的杂鱼就做好了。
视频·在水一方
按照与店家预定的菜肴,席间有一盘现蒸的五花咸肉。万万想不到的是,这盘五花咸肉,店家在一块长方形的木砧板上切成薄片,连同木砧板端上来。看着那爽滑的咸肉片,油淋淋、香喷喷、齐整整的斜靠着,简直就是一幅创意独特的艺术品,不忍下箸。
古桥流水,夕阳归鸿。恋恋不舍中再次回望古镇,仿佛看见古镇的每一个缝隙里,都溢满中国古镇文化的博大精深。
编委会主任:张兆昆
编委会主任:张兆昆
总顾问:朱炳明
主 编:东方虹
视频技术:杨世英
编发:微旬刊《大文坊》
- 2024年02月04日
-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