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褚玲安专栏:《目光》,一幕光

文|褚玲安
世界伤害了你,你却报之以歌。唯有心存善念,人生才不会处处充满暗淡。

——题记
正如书名《目光》一样,自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起,我的目光便开始为它驻留,驻留三个小时之久,而我的内心却为它永久地驻留。
最近,我的弟弟生病手术住院了,看多了医院里的伤痛别离,不禁觉得医院是这个世界上最难待的一个地方,也是一个充满病痛磨难的地方,在医院照顾弟弟的那几天时间里,总想着弟弟快点好起来,赶紧逃离这个到处散发着各种药味的地方。
后来弟弟身体恢复出院了,与往日一样,睡前习惯性地打开哔哩哔哩视频翻看着自己所喜欢的一些小视频。其中,《朗读者》第三季“一平方米”的一期视频吸引住我的目光,便不自觉的看完了这期长54分钟的视频。观看这期视频期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医生,或许是因为最近在医院待的时间长了,每天看着要做十几场手术的主治医生和忙碌照顾病人的护士,看到视频里的这位医生,便被他所吸引,内心不断地去感叹这位医生伟大。这位医生,我想中国大部分人都知道他。
在2020年1月21日,北京一位医生被砍伤的事件涌上微博热点,一时间这位医生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焦点,接着“医患关系”和“暴力伤医”的问题再次被推上舆论高峰。这位被砍伤的医生就是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或许很多人不知道或者忘记了他的名字,但却不会忘记这位医生曾被患者砍伤的事情。

《目光》这本书就是陶勇医生所写的,因为陶勇医生这个人,致使我去读《目光》这本书。刚开始我以为,它会像以往的那些无聊小说一样让我读不下去,结果读完第一页后我的思绪便深陷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无法自拔。这本《目光》犹如一幕光,带我从开头走到了结尾,而在这段过程中,我的内心被这幕光一次又一次的“洗涤”。
本书是陶勇医生以自传形式讲述了他在经历生死之后自己从医初心和经历,在工作中经历人生百态的思考,把自己的思想观点脉络划分为关于生死善恶、学习教育、从医选择、立世榜样等几大章节,并穿插着他在四十不惑之时关于自我的思考,金钱观、价值观的剖析,关于信任和大爱,以及未来对盲童和科研事业的规划与展望。
读完这本《目光》,让我重新认识了陶勇医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更是一位普度读者内心的智者,他对生死、善恶的思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内心对生死善恶的看法。世界伤害了你,你却报之以歌,我想只有心中有大爱的人才能做到如此,那位患者砍伤了他,夺去他治病救伤的左手,好比断了追梦人的路,但陶勇医生没有以怨报怨,他把这次的遭遇看做一次生死边界的考验,当做一段独特的自我经历,从砍伤他的患者的角度思考,他觉得这位患者在艰难的求医路上,从未有人真心地关注过他的内心,致使这位患者变成一个疯狂的“杀人魔”,虽治好了患者的眼疾,却没能治得了患者的心病。陶勇医生的这种大爱大智的精神告诉每一位读者,善恶总是相对的。如陶勇医生所说的“现实或许总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理想,但也不像我们想的那么低劣,现实就是现实”。
在读《目光》时,我多次被陶勇医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所撼动,也被他的那种大善所感动。回归到职业本质这个话题上,陶勇医生救的不仅仅是病人个体,更多的是病人的内心。陶勇医生的大爱、大善以及大智让作为教师的我同样觉得育人的本质也是如此,教书只是教师职业的一种本职,育人育心才是这份职业的本质,而每一份职业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感动。
昨天,陪弟弟去医院拆线。而这一次,我的内心没有抗拒这个地方,以前在我眼中充满病痛、离别和冷漠的地方,此刻内心觉得这个地方虽有生死病痛,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着希望、温暖、大爱的地方。看到一个个身穿白大褂的医生,我才深刻地感觉到,原来医生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它的背后有很多职业没有的责任与大爱。
《目光》,一幕光。弹去曾经对人生生活态度里的一层灰土,给人生的道路照进一幕意义非凡的光。
2021年的开始,遇到《目光》这本书,真好。愿读过这本书的所有人,也能够如陶勇医生那般,面对黑暗和痛苦,怀揣一颗慈悲之心,用善意解读人生冷暖,用温柔化解人心凉薄,永远心向光明,坚守初心勇敢前行,同时对未来的生活也有一个全新的态度!
褚玲安,笔名安欣悦,青海门源人。每走过的一步路,都不会是白走的。
===============================
青海在线文化传媒出品。原创作品,请勿转载。《青海读书》公众号面向广大网友征稿,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散文、小小说、诗歌、书评、新书推荐均可。文责自负,自己校对。投稿时请发作者简介和需要配图的照片。邮箱:1607760814@qq.com,读书QQ群:371156841
微信号:qhds2014
文化顾问/王文泸
执行主编/刘志强
本期责编/马金萍


返回顶部